看到街頭的異國建築還有隨處可見的莫札特巧克力,我才深刻覺得己經身處在維也納了。沒辦法.....這就是旅行團,一大票人一起走,講的是中文,聽的是中文,看到的是黑眼珠黃皮膚。向來自助旅行的我......第一次跟團,還在適應中。






紅色箭頭指的就是第一個驚鴻一瞥的景點!!「分離派會館」(Secession Building)
真的是驚鴻一瞥唷!因為.....我們在遊覽車上跟它擦身而過.....

維也納分離派(Secession)(按此看維基百科介紹),在維也納藝術史中佔有很重要的角色。1898年建立的分離派會館在當時則為這些新藝術家的聚會地方。

「分離派會館」建築為一片片金黃色月桂葉的圓形頂,白色四方形外牆也用金黃色淺浮雕花作為壁飾,維也納人稱為「金色包心菜」,我們家領隊則叫它為「金莎巧克力」。無論叫什麼,我們也只能在車上跟它say goodbye。連會館門上的「the time our art, the art our freedom. (時代創造藝術,藝術創造自由)」也無緣見到了........






維也納市政廳,為哥德式建築,高99公尺。據說,是因為旁邊的感恩教堂高達100公尺,基於不能高過對上帝敬意的原則,所以矮了1公尺。

在歐洲,市政廳通常為一個城鎮中極具指標性的建築,商店或是著名地標、教堂、公共建設等,通常也自市政廳週遭開始建設起。維也納市政廳也是,感恩教堂、環城大道、國會大廈、城堡劇院等景點,都在市政廳附近。

領隊大人深怕初來乍到的我們,被這些全是尖塔的哥德式建築給搞混了,整理一個簡單的口訣:「有5個尖塔的是市政廳,2個尖塔的是感恩教堂,千萬別弄混了~」。結果......因為這句「別弄混了~」,大家居然......真的弄混了,下車後一直問「到底2個尖塔的是哪裡?5個尖塔的又是哪裡?」,這算「心想事成」嗎?






離開環城大道後,司機讓我們霍夫堡外圍的城堡門(Burgtor)下車,打算讓我們散步穿越霍夫堡到達維也納最熱鬧的市區-- 格拉本 (Graben) 大道。

城堡門的對面是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與自然史博物館 (Naturhistorisches Museum),趁著等紅綠燈時間,領隊順道講解了藝術史博物館及其正對面的自然史博物館的建築風格及收藏。

時差加上暈車......頭痛到快要吐的我,隱約聽到藝術史博物館是世界第四大藝術博物館,這兩座博物館為文藝復興風格的完全對稱式建築後就不行了,只能在原地眺望著兩大博物館而無法跟著大家前去欣賞......






藝術史博物館與自然史博物館中的廣場上,矗立著紀念奧地利唯一的女皇帝 -- 瑪麗亞.特瑞莎女皇的雕像

瑪麗亞.特瑞莎女皇介紹
瑪麗亞.特瑞莎女皇除了是奧地利唯一的女皇帝外,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政治家,在位期間實行了「開明君主專制」,奠定了奧地利成為現代國家的基礎。瑪麗亞.特瑞莎女皇育有16位子女,其中一個女兒嫁給了法國皇帝路易16,就是後來在法國大革命時被送上斷頭台的瑪麗亞.安東尼皇后。






14、15世紀時,歐洲歷經了一場「黑死病」的大浩劫。「黑死病」在現今來說,應該就是「鼠疫」了,在當時可是人人聞之色變的傳染病。在歐洲,在廣場裡或是教堂附近,常會看到像是紀念碑的柱子,就是「黑死病紀念柱」或稱「三位一體紀念柱」。

維也納的「黑死病紀念柱」座落在格拉本 (Graben) 大道上,為哈布斯堡王朝雷翁波特一世為感謝上帝終結黑死病而建。(維也納黑死病紀念柱與捷克的紀念柱相比較下,似乎比較華麗,還有金箔在上頭,是因為維也納比較繁榮,所以紀念柱也要華麗一點嗎?)






聖史蒂芬大教堂 (Saint Stephen's Cathedral), 數百年來一直是維也納的重要的標的物,最早只是一個小教堂,紀念西元一世紀逝世的一位聖人。跟歐洲許多教堂一樣,聖史蒂芬大教堂也經歷過多次的戰爭浩劫再重建才成現今的哥德式教堂。

全世界最大的哥德式教堂,公認第一名的是義大利的【米蘭大教堂】,第二名則是聖史蒂芬大教堂(塔高136公尺)。可惜,我們來的時,聖史蒂芬大教堂正在整修中,只能在外頭拍拍照。雖然看不到第二名,但這回旅行還有個第三名的位於捷克布拉格的【聖維特大教堂】。想想......也就不算太失望了~






◎回目錄:2011奧捷行程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nnie。寫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