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特納霍拉(Kutná Hora)是捷克位於波希米亞的一個城市,早期盛產銀礦而成為波希米亞區中的第二大城也是最富裕城市之一。後來,在胡斯戰爭期間,大部份的人口被屠殺後,城市開始衰敗。1995年,庫特納霍拉這曾是最富裕的城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聖芭芭拉大教堂及人骨教堂是庫特納霍拉的必看景點,離布拉格將近2小時的車程,在我們這趟旅行中屬於自費行程。
聖芭芭拉大教堂(Chrám svaté Barbory)
下車後,遠遠的看到飛扶壁,便是有名的聖芭芭拉大教堂,跟前一天看到的聖維特大教堂一樣都是屬於哥德式建築。
在13世紀時,庫特納霍拉因開採銀礦而興旺後,當地居民為向礦工的守護者-聖芭芭拉,祈求礦業興旺、礦工開採平安順利而開始建聖芭芭拉大教堂。經費全由礦工贊助,再加上戰爭及經濟影響,這教堂足足蓋了500多年.......
拱頂也是哥德式建築特點之一,只不過,聖芭芭拉大教堂的拱頂特別的高。
在當時,人們相信教堂屋頂愈高,將使得當地礦業更加興盛,更曾經兩度增高了教堂的高度,今看到的拱頂高度高達33公尺便是如此而來~
聖壇上方有個很熟悉的雕像畫,是著名的「最後的晚餐」
教堂裡的彩繪玻璃是直接畫在玻璃上的油彩畫,而非玻璃馬賽克拼貼而成。畫中的故事除了聖經故事外,還有礦工生活。
旁邊同樣有著小禮拜堂
既然是以為了守護礦工為主的教堂,當然有為礦工刻劃的塑像囉!看他們呈現著跪姿,正是在狹小的礦坑內的生活景像。
這是庫特納霍拉的聖芭芭拉教堂獨有的紀念幣,50克朗。
紀念幣大小跟50克朗硬幣大小差不多大,顏色也相似,我投了50克朗,滾出紀念幣時,一度以為沒有購買成功,因為真的太像了~
-----------------------------------------
人骨教堂原名為塞德萊茨藏骨堂(Kostnice v Sedlci)
原來為十字軍東征後,戰士自耶路撒冷帶回一把泥土撒在修道院外的公墓,之後居然成為當時有錢人希望死後能埋葬的地點。黑死病席捲歐洲及胡斯戰爭後,這裡的骸骨己經多到無法存放的程度。捷克建築師 Jan Blazej Santini-Aichi 開始重建也完成以人骨為基調的設計,現今看到的教堂內部人骨設計是後來的木匠 Frantiset Rint 所完成的。
人骨教堂不愧是人骨教堂啊!自入口處開始,就充滿著頭骨裝飾。有種雞母皮想跳起來飛舞的毛骨悚然感......
下了樓梯後,左右兩邊便是「人骨塚」,像這樣的人骨塚,在這裡有4座(原先設計為6座)。不知道心裡因素還是.......總覺得溫度比外面低了許多度呢~
教堂的正中央,有4座人頭蠋台座及一座由人體各部位的骨頭組成的吊燈環繞著。雖然我一直跟自己說「這是藝術、這是藝術」,但看久了,還是仍不免頭暈啊!異地而處,要是在秉持「慎終追遠」的東方,不免又會被貼上「鞭屍」的標籤吧!怎可流傳至今呢~
◎回目錄:2011奧捷行程表
留言列表